展览时间:2015-06-27 至 2015-07-02
展览城市:四川 - 成都
展览场馆:成都市浣花溪公园 成都文艺之家
展览作品:浏览作品 (12 幅)
展览时间:2015-06-27 - 2015-07-02
展览城市:四川 - 成都
展览地点:成都市浣花溪公园 成都文艺之家
主办单位:四川省文学艺术联合会 成都市文学艺术联合会
承办单位:四川南丝路中国画院 成都市金牛区派客广告设计室 成都美中美涂料有限公司 佛因艺术研究院
协办单位:四川省美术家协会 成都市美术家协会
策 展 人:孟 夏
展览备注:支持单位: 成都鑫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四川省东和印务有限责任公司
展览介绍
爱于斯,始于斯,成于斯。
丝路西行,五彩着一群中国画名家的精神追求,芬芳着一群中国画名家的创作激情,璀璨着一群中国画名家的斑斓人生。
无论是《梦萦高原》《守护天界之神》《雪域长风》《天风远祷》《天上人家》,无论是《朝圣图》《圣山雪韵》《芒康秀境》《玉色呈瑞》《神巅云起》《雪域》,抑或是《藏女》系列、《天界》系列、《雪域印象》系列、《高原情》系列等,画集中每一幅作品的诞生,都有一个故事,它无疑是赤子们内心智慧的喷薄而出。
这就是四川南丝路中国画院创建伊始首届中国画提名展的剪影,这就是一群一生愿以笔墨如影随形的中国画名家的集体亮相!
————题 记
丝路西行,一群朝圣者走入了雪域“天界”。或许是一种神圣的使命、担当使然,或许是一种燃烧的热血、激情使然,四川南丝路中国画院的画家们以在雪域“天界”的辛勤劳作,构建起了一座能让人们心灵馨香四溢的“佛”的艺术世界!今夜,当我轻轻地打开《观?天界》画集之际,一个弄丢了青春的人,仿佛是从艺术家们那些精品力作里又瞬间重拾起了青春的记忆,斑斑剝剝地在思绪的视野脉脉涌动。
是的,我们都是朝圣者,每每走进西藏,眸子里的雪山和羊群,高原鹰和念青唐古拉山……都是那么多姿多彩,鲜亮夺目。“神”在那里不再仅仅是一种信仰的虚拟,而是一种民族信仰精神。于是,我的认知里,“天界”太多的经幡都是献给神的。向东飘拂或者向西飘拂,都是神商量好的;雨后绚美的彩虹,也是神商量好的。即使西藏睡着了,枕着喜马拉雅山睡着了,但燃灯佛却醒着,那盏盏酥油灯都是佛的心脏。多少次,我走入了西藏,走入了雪域“天界”,都有着许多话要对“佛”说。今夜读众多中国画名家的《丝路西行:观?天界》新作,我仿若又一次在酥油灯里与“神”悄悄然对话。
可不是么?“神”引领我步入了《丝路西行:观?天界》的艺术殿堂,让我又一次认知了这一群“生命与山水对话,情感为雪域吟唱”的中国画名家。我敬服画家李兵先生的艺术创造,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美术》杂志2015年1月号上,曾专文评析了他之“雄浑秀逸之境”的艺术践行活动。在我的认知里感受最深的是:李兵艺术作品所创造的美,是一种特殊物象中挖掘出的个性与特征,一种尊重自然和空灵疏秀相融的真实观看态度与心灵求索。《万壑春晖》是对天国雪域春色降临的一种抒怀,画家描绘物象的形神,传达内心的情感,用笔虽简淡却意境深远,含蓄凝练,意随笔到。《冰清玉洁笑寒风》堪称一幅“笔法沉稳俊秀”之作。雪山连绵,白雪皑皑,云天相接,若隐若现。画家简洁疏松的笔墨,读者读之亦觉意境悠远清旷。整幅作品,雪岩凝重,沉郁而有质感,艺术韵味,深远隽永,苍茫淋漓。我熟知女画家孟夏的创作旅程,她的作品不是客观地描摹对象,而是把客体形态幻化为艺术家之“心意”,读其《天风远祷》《雪域长风》《藏地印象》系列,读者自会从画家疏淡笔墨、恣意流淌的意境中,既品出雪域“天界”盛世的旷达,又更能从她云横天空、孤无依傍、清洁无尘染的境象里引发出闲适放旷的心理感受。更令人叫绝的是丝路西行中孟夏《观?天界》的山水画创作,作品中仿佛云无所不在,无所不往;苍茫之中,远峰远岚,天地万象,云卷云舒。看得出,这是画家一种不念彼此,不介有无的空灵遐穆的佛禅平常心态为之,一种绝对自然闲适、淡泊无拘的禅语心态为之,一种“对云效高致,逢云增道意”的文人心态为之。
我们说,艺术的深浅是在艺术家的把握之中,在艺术家的内心。如何让生命与山水对话,情感为雪域吟唱?说到底,艺术的标准是艺术家“心手合一,以画说话”。画家范澍宁深谙其理,艺术素材的堆集如果不注入艺术精神,艺术形式的考量如果不涉及艺术本质,那是创作不出好作品的,他之《藏女》系列,就形神毕现地写出了一个民族的缩形。我十分钟情其《藏女之舞》,读它如晨露晓风,叩醒了我帘内的幽梦。画家林伟的艺术探求灵妙自深。我读其众多作品,真的能如数家珍般地听他述说,窥出他“阅尽繁华,历尽沧桑,心有所感,心有所悟,笔下自然有物”的艺术之旅。其《守护天界之神》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的人生历练与体悟,整幅作品幻想主义与现实主义融为一体,这种或那种形式了无痕迹。画家陈野平先生走入雪域“天界”,其艺术创作呈现出了雪域的冷香意韵。众所周知,陆游一首《咏梅》诗可谓千古绝唱。那荒凉驿站外,破败断桥边,梅花寂寞开,黄昏暮霭际,花儿独自冷,纵然碾作尘,清香仍馥郁。这是一种清净精神的表白,也是一种对冷香逸韵的追求。画家之《天上人家》《朝圣图》《藏冬印象》系列等,均能令读者在一种幽冷之境中体会出性灵的高标。青年女画家左文辉的作品,仿佛也在“天界”镀上了佛性的光芒,她亦深谙“香”之象征,香是一种信心,一种发自心底的力量,一种人之生命本源的力量。其《雪域印象》系列,便能令读者在画家作品之香雾腾起处,听到画家艺术生命的曼妙之音。
真的,打开这部《丝路西行:观?天界—首届中国画十二名家提名展》画集,久久令我不能放下。四川南丝路中国画院的画家们,他和她们的艺术创造或在静穆中求飞动,或在常态中超然逸出,或追求一脉生命的清流,或述达一种最畅然的生命呈现,读之总会令人思,令人悟,令人臻至佛境。在我的认知中,画家孟鸣先生的山水画创作妙意深沉。在纵肆中,有天真;在狂逸中,有烂漫。他之《天地乾坤》实处就法,虚处藏神,在写意中追求飞动的意趣,每每于断处追求婉转流动的趣味。其《圣山雪韵》同样意存静处就是动处,动处即起静思,动静变化,含道飞舞,有着畅然的生命呈现。画家曹小钦不仅向往雪域净土,而且对这片圣地依恋得深沉,在他的视野里,有流焰般疾奔的骏马,其《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形神具备,气韵淋漓,那起伏跌宕的河流蜿蜒于连绵不绝的草原上,那驰骋而至的骏马和马背上的牧民更铺陈出一幅雪域风情图。《红嘴鸥还会回来》,更是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将雪域风情展露无余,所以全神气也。作为军旅画家的张明川,军旅生涯锻冶了他的艺术生命,其山水画创作有着一种“一剑倚天”的妙悟境界,凝重、雄浑,且又不失一种自我揭示的深沉心理活动。他的《圣域》讴歌雪域之境,有浑茫,有遮蔽,有现有隐,有真机真性,读后令人震撼。《雨中的夏诺多吉峰》,更能令读者读出艺术家灵悟后的境界。包少茂的《幡动新月移》《高原风情》系列,画家的艺术创造是一个雪域灵明具足的世界,它处处脱尘而生活。看得出艺术家就是通过自己直觉的关照,以生命的灵性,在雪域突然见悟出了藏民族的生命本性,故使得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得以迸发出来,所以作品诉诸读者的是一任自性,随世界而优游,与雪域雪山白云相往还,若云般展现,似风般缱绻,如水般幽游,天机自发。画家宋健华的人物画创作,透露出了形而上的丝丝灵光,他笔下的高原情既是一种参悟,一则启示,一回内省,又是一种真率与直白,一次高境界的追求,一条见性明理的通路。其《高原情》系列着墨于藏民族妇女的生活场景,以“美的亲证”讴歌雪域“半边天”。作品简朴、高雅,具有颇深的艺术韵味。画家师界弘的《天界》系列,同样坚守着艺术创作的内涵,注重文以载道,遗形写神,有着一种宏大的气魄。读如此令人动情动心的作品,令我有了新的艺术感悟:其实,中国画艺术的妙处,并不是在于表现技法与样式上,而是在于艺术家内心潜在着的对生命的一种认知理念;这种内在的纯粹是精神领域上的观念,它每每驱使画家运笔来展示自己赤裸裸的心灵……
藏族民谚有云:鹰在天空加快了血液的循环,因为它们是在为灵魂飞翔!我们的艺术家们走入了雪域 “天界”,他们的艺术践行不正似鹰在天空美仑美奂之舞蹈么?
是为序。
二○一五年六月十日凌晨于蜀都牧云阁?诗梦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