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千年古城披着神秘而威武的面纱。
11月16日,在泉州摄影家协会邓文祥、陈明星两位老师的陪同下,我们赶往惠安大岞镇崇武古城。
一路伴随我们重走客家路的牡丹花,在泉州摄影家协会邓文祥、陈明星两位老师手中更加灿烂。
但凡到过泉州的人,无不被侨乡的纯朴古风与海丝文化所吸引。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走过泉州的大街小巷,俯仰之间,海丝遗迹依然随处可见。崇武古城,这是被海丝文明的灯盏映亮的古镇,是一座独具魅力风光的石头城,把建筑与岩雕艺术发挥到极致的古城。
海潮庵始建于宋代,素有“未有古城先有庵”之说,邂逅古城内的海潮庵。
信步崇武古城,在壁垒森严的石头城堡里,我们找到了历史和现实的交汇之处。
海潮庵内,中式风格在夕阳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登上古城城墙,极目远望,这是由明代石砌的古城池,城墙、窝铺、门楼、月城、墩台、捍寨和演武厅,构成我国古代一套完整的战略防御工程体系。城墙历经几百年战火依然完善地保存至今,除了构筑城墙的材料坚固耐久,更重要的是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保护意识。
邂逅古城,月辉倾泻,无论春夏秋冬。
行走古城,虽有些沧桑之感,但天生丽质之美却是隐约可见。石房子、红砖厝、木屋,那是先人执着的情、朴实的爱。
北宋元丰二年,在此设“小兜巡检司”军事机构。明朝初年改“小兜”为崇武,与大明王朝的精锐部队在此布兵激战的故事联系紧密。明洪武二十年,明军主力平定东北,朱元璋统一全国的宏伟计划宣告完成,而此时中国东南沿海的倭患日趋严重。明王朝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对付中国东南沿海的倭患上来。采取“高筑墙,广聚粮”的办法。把全国军队分为卫、所两级,一个卫大约5600人,管辖五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大概1120人左右。而崇武古城隶属于福建司永宁卫的一个千户所也是惠安的五座城池之一。
在古城染丝井旁亲身感受印染在海上的丝路传奇。
古城内仍有大量渔民世世代代安居其中,古城外的我们,走在城门在巷道阡陌中,感受着每一处老厝蕴含着的故事。试酒井、染丝井、翰圃馆……
古城义务讲解员邓涛涛老人向我们介绍邓厝馆。
在一处五路交叉口,一位热心的讲解员,今年78岁的邓涛涛老人拦住了我们,激动地向我们讲解起来。600年前抗倭战争,古城军民精诚团结,英勇抗倭……崇武将士的奇功伟绩,“海状元”劈波斩浪,笑傲江洋的豪迈之情……抗倭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但戚继光抗倭军队的马蹄声,仿佛还在耳边萦绕……在崇武开城千户邓此邓祖厝,邓涛涛老人介绍,这里是崇武守城千户邓仕安府第。此古大厝由正堂、厢房及廊庑三部分组成。现门口尚存的一对上马石、一个石鼓、一口水井和井边一大石盆,依然可见证邓千户家族的峥嵘岁月。邓仕安祖上是东汉高密侯邓禹,邓禹是东汉初年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
来到这,你定能感受到崇武这座古城的气节、情怀和故事。巍巍崇武城、深深古大厝、绵绵老故事……(高均海聂丽周天杰牛林林徐淑丽文/图)
暂无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