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亮著《赤土坡诗画》作品集封面
一个追求者的心声
我与张国亮先生认识好几年了,时间长了,对他的人生经历和艺术生涯知之甚多。
前些时,他给我说他在为家乡做一件事,用他擅长的诗画描绘生他养他的村庄,我听了很高兴。在现在越来越躁动的社会,能沉下心来做这样的事,是他给自己的一种挑战。
胡适曾经说过“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也应该有他非职业的玩意儿,可以叫做业余生活。往往他的业余生活比他的职业还重要,因为一个人成就怎样,往往靠他怎么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张国亮先生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人。他一直为生活不停地走着、跑着,不停地建立起了他个人的生命特征和价值特征。
他和我一样,都是行伍出身。无论是在部队还是转业到地方,他工作之余,把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书画和诗文学习创作之中。四十多年如一日,苦心孤诣,惨淡经营,那是怎样的一次人生“浪漫”的苦旅。他自己选择了,也自然而然接受了选择带来的苦果。他智慧地认识到坚持对成就事业的重要性,并且能审时度势,甄别真假,权衡利弊,排除内心和外界的一切干扰,锲而不舍地跋涉在他艺术追求的朝圣路上。
仅就他《赤土坡诗画》的诗歌和国画创作,实属不易。集子中的一百多古体诗,是他在不同时节回家乡亲眼之所见所感,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家乡的真情实感。用一个“爱”字,把所有诗贯穿在一起,道出了一个游子心灵的呼唤。
他的诗观察细致,情感细腻,用词精微,把赤土坡的时代变迁和季节更替的各种景色表现得恰到好处。诗中听不见无病的呻吟,见不到轻佻的笔墨,找不到娇柔的造作。他用心灵的甘露,催开家乡真善美之花的绽放,用坦诚的感情传达着一个诗人的责任,一个游子的良知。
他的画,大部分是写生作品。他聚焦房前屋后、湾里湾外的民宅和田园风景,以心化万物之象,围绕村里的一户一院,一草一木,以小见大、中得心源。他的画不仅让父老乡亲能看懂,更能让广大读者看好的艺术作品。
在创作阶段,面对赤土坡周围的自然风光,他思索了很久,但一直未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一天早上赶集时,正巧是雾天,时浓时淡、时隐时现的雾气把地面上的村庄、树林等物象抬在空中,朦朦胧胧,亦真亦幻,像仙境般的美丽。此景一下激活了他的创作灵感,突然从中悟到解决创作难题的奥妙。
他在平凡的题材中发掘前人所未发之见,大胆探索新的表现方法。在写生的基础上,以自然为师,用感受沟通视觉和心灵,从而找到表达家乡田园风光的艺术语言。每幅作品弥漫在氤氲气氛之中,增加了作品的内涵,丰富了画面的艺术效果,使作品更具有诗的意境。
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而理想总是从个体自我的切身渴求开始的。张国亮若不是深深地爱着他的家乡,怎么可能用几年的时间去做这件事情。还是用他的诗作诠释吧,即“拨开世俗一切浮华和假象/用自信战胜自尊的虚伪/用寂寞焊牢心灵的窗户/让时间挥毫,画满脸上的皱纹/让每滴眼泪也能看见微笑”。
他是一个把诗画成画,把画写成诗的艺术家,更是一个把生活过的像诗画一样的人。
——张宝欣
作者系中国行为法学会总监事、张氏文化委员会主任。
张国亮《赤土坡诗画》部分写生作品欣赏
房前屋后写生系列之五(35cmX45cm)
房前屋后写生系列之六(35cmX45cm)
房前屋后写生系列之七(35cmX45cm)
房前屋后写生系列之八(35cmX45cm)
房前屋后写生系列之九(35cmX45cm)
村里村外写生系列之五(35cmX50cm)
村里村外写生系列之六(35cmX50cm)
村里村外写生系列之七(20cmX30cm)
张国亮《赤土坡诗画》部分创作作品欣赏
宗祠印象(45cmX68cm)
岁月依旧(45cmX68cm)
秀色一池影(45cmX68cm)
春韵(45cmX68cm)
满河溶光(45cmX45cm)
春风和熙(45cmX40cm)
朝晖(45cmX45cm)
月洒清辉(45cmX45cm)
张国亮简介
张国亮
号赤坡村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河南花鸟画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
洛阳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
暂无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