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行人路过笑眯眯老翁家门前时,此次徒步似乎行径快要过半。
老翁正笑眯眯地倚在他家木门旁,沧桑的木门,我瞧着已经有些许年头。他家地理位置极妙,几乎是在山地最高处,视野开阔,过路的旅人大多都会在此处略作停歇,或休憩或远眺。“是个不错的商机。”我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跟眼前环境有些许违和的声音,不过这里的确适合卖点物资给过路人。
老翁家门前摆放着几条红漆木板凳,板凳上已经坐满行至此处急需歇脚的旅人。徒步五公里,小腿正酸胀的我想靠着休息一下,不怎么想坐那条没有靠背的红漆木板凳,看中了老翁家门前的水泥台子,原因是水泥台子边正好立着一面墙,双腿疲软的我只想坐在地上,顺便倚靠在墙根。坐定,我随即掏出包里的半瓶水猛灌,总觉得这口水就是比平时好喝。
“付好啦!”两个路人晃了晃手里的冰棍,从老翁家里走出。
“噢噢,好啊。”老翁依旧笑眯眯地摆手。果然是个不错的商机,旅人的物资补给站。
此处风景广袤旖旎、碧绿苍翠,尤其三十米开外的那棵不知名大树,犹如长在天际边,随手拍照也能拍到不错的氛围感大片。
摄影:西柚
“你坐这个,坐这个吧。”老翁的声音从我身后传来。我回头看他时,他脸上仍旧挂着盈盈笑意。手里不知何时端出了一把木椅子,有靠背的那种木椅子。我笑着道谢,而后上道的走进老翁家里。
“您这有什么冰棍和饮品呀?”我笑着问老翁。
“你看看吧。”他笑眯眯地打开白色立式冰箱门,里面的商品种类不算多。
我挑了两根绿色心情冰棍和一瓶矿泉水。绿色心情冰棍四元钱一根,矿泉水三元钱一瓶。价格不高,只比山下贵一块钱,在这么陡峭荒芜的地方,这样的价钱是便宜的,我甚至觉得有些不够“商业”,毕竟旅途中比较口渴的情况下,十块八块一瓶水旅客们也会买单。
“扫桌上的二维码付款吧?”我问道。
“啊对。”老翁依旧难掩笑颜。看吧,人家多笑笑,主动服务、帮旅客拿椅子,在有些时候是可以打动潜在客户的。我联想到自己在之前的工作中,涉及到销售工作内容的时候,大抵也是类似的行为模式:为客户或者潜在客户提供服务以及情绪价值。这个道理看来在任何地方都一样。只要你是讨喜的,并且能提供别人需要的东西,就能成交。
我扫码付款后,并没有响起手机到账的提示音,只好走过去告诉老翁已经付好账。我坐回老翁刚才特意拿给我的木椅子上啃着冰棍,欣赏远处的“无名孤独大树”。南方四月末,下午三点多的阳光还有些刺眼,过路人和老翁的对话从我身后传来。从他们的交谈中我大致知道了一个信息。
因政府修建水库的原因,山下的村子正在拆迁,老翁家地势虽高,却也在可拆迁的名单里。但老翁选择不拆迁,不要两百四十万的拆迁款。他说这块地原先是座土地庙,村里老人常来祈愿,为此他想保住这座庙。我望向屋旁,一座小庙还燃着村民祈福的香火。
在两百多万拆迁款和这泥土修建的巴掌大房子之间,老翁选择了保下这座庙。我有些许诧异,从老翁朴素的田园生活来看,两百四十万绝对算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足够他和老伴安享晚年,也足够给子孙辈的生活提供一些帮助,但他却选择了“保住这座庙”。而当他笑盈盈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感受到他语气里有着的某种信念感,平静但坚定。
“一会儿天要暗下来了,你们要注意点。“老翁笑盈盈地关切。
“天黑了会不会走不出去?”有人问老翁。
“能走出去的。”老人家继续道:“不过也有人天黑了才走到这里,肚子饿了没吃饭我会留他们来我家里吃饭,或者给他们煮碗面条。不收钱,嘿嘿。”
时间有点晚了,我们也休息够了,一行人背上背包告别了老翁,继续上路。
摄影:yoyo
下山的路途中,我脑海里不断想起那位老翁真诚的笑脸。在城市里生活太久的我,似乎离商业太近。忘记了有的人,有些善意的行为,出自最本真最淳朴的善念,而非为了获取利益带着某种目的性的接近。
行至山下,听到潺潺流水声,目之所及,漫山皆绿。植被充盈,充满生机。
世间善念,生生不息。
暂无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