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梦意味着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实现中国梦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精神滋养。
世界历史发展和现代化演进的经验表明,不同国家人民各自具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特征,反映了各不相同的国家精神和文化传统。黑格尔曾经在《历史哲学》中指出,“世界历史自身本质上是民族精神或国家精神的辩证法”,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引领世界历史,就在于其优秀的国家精神、文化传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因素值得大力张扬。诸如“天人合一”、“内圣外王”的精神境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价值追求,“天下为公”、“大同之世”的社会理想等等,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生活经验、生存智慧,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包含着中华民族最强大的精神基因。在今天,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只有以此为根基,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正所谓“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力量支撑。
二、中国梦也是文化复兴之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精神文化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化因素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精神文化生活,并且深谙“仓廪实、衣食足”与“知礼节、知荣辱”的内在逻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的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笨梢运?,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在物质上不能贫困,在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富有的民族,才是一个真正有强大生命力、凝聚力的民族。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指出:“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可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多方面的内涵,精神上的强大、文化上的复兴,无疑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
实现文化复兴,决非简单地再现昔日的文化样态,因为复兴不等于复古,文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精神上的强大,绝不意味着孤芳自赏、妄自尊大,主要体现为民族凝聚力、精神创造力的强大。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的自觉、自信。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去正确看待中华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