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旗,生于洛阳,现居北京。自幼亲近丹青,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其工笔牡丹,唯美秀雅,清新淡然;写意花鸟,笔致灵动,格调高雅,在虚实浓淡、顾盼呼应中营造浓厚的生活气息,生机无限,赏心悦目。作品多次参加画展并获奖,多幅作品被国内外文博场馆和个人收藏。2015年应邀参加“庆祝中泰建交40周年暨诗琳公主60寿辰中国书画慈善展”,其作品被中国驻泰大使馆等收藏。
现为中国国家画院詹庚西工作室画家,中国国家画院杨长槐工作室首届课题班画家,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扇子艺术学会会员,泰中艺术家联合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洛阳女子书画院副院长,洛阳市牡丹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洛阳女画家学会副会长,洛阳市东方书画院副院长,洛阳市书画家协会理事,洛阳文学艺术研究会研究员。
斗芳牡丹
王旗女士的工笔花鸟,浅色淡墨,笔力劲秀。艺臻细笔勾勒,填色晕染的技法,意追清逸野趣,其丽在神的风韵,画面素净典雅,古意迎人,喜风格初成。王旗女士在学习国画传统的审美实践中,取得了难得的成就。
惠风和畅
国画花鸟,古时多为装饰点缀,附丽巨幅大画之侧。作为独立画种面世,始于晚唐五代,至宋元大盛。绘画禽鸟花卉,桃红柳绿,翠羽朱冠,色彩是最重要的审美对象;钟情缤纷五色,自然成为花鸟画家最得意的审美追求。晚唐五代的黄筌,是引领一代风骚的花鸟大师。他画禽鸟,羽毛锦绣,他画花卉,工整秾丽。淡墨勾线,浓彩填晕。花如人面,哀乐嗔怨,顾盼有情,莺燕展翅,高飞低吟,如歌如诉。黄氏双勾填彩的画风,富丽堂皇,盛极一时。徐黄异体,徐熙则另辟新境,他不画奇花怪石,珍禽瑞鸟,他画汀花野竹,蜂蝶叮花,落笔有天趣,创造水墨野趣的画风。宋元以降,曾被冷落的徐熙风格,与文人意趣投合,徐熙的意境,又风行一时。苏东坡在题其《杏花图》时,对其色彩淡出的野趣古意,发出了由衷的赞赏:“江左风流王谢家,尽携书画到天涯,却因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落墨花。”
鸟语花香
王旗在习艺过程中,十分注重黄筌画派明察秋毫的审物精神,掇集花形鸟态,也不吝色彩的勾填;在淡雅中,重现花卉禽鸟的本色。同时,王旗更着意追求徐熙野逸素淡,天趣盎然的风格。画鸟鸟如生,淡淡的墨痕,淡淡的色韵,动人春色不须多,画出了花枝迎风带露,蜂蝶轻飞款舞的雅静意境。王旗的工笔花鸟,画面取舍得宜,十分注重装饰趣味的营造。如她的小品《悠然》,一花两叶,似孤芳自赏,却春意葱茏。鸟宿枝头,是落足未稳?是展翅欲飞?寥寥几笔,引人无穷联想,实属难能可贵。
唯有牡丹真国色
展读王旗女士的工笔花鸟,令人画前沉吟留恋,不舍离去的,是她画中的一派引人神牵梦惹的古意。“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这是宋皇室后裔,工笔大师赵孟頫的倡导。他认为:“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便自谓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岌可观也。”论者认为,赵孟頫崇尚古意,不是禁绝创新的复古,而是倡导精心研习传统的技法。赵孟頫赞赏的古意,不是对古画的临摹,而是将传统一丝不苟的审物精神和画家借物抒情的诗意表现,融为一体。师古技法,要无碍于画家审美情趣的表达,正如欧阳修所说的,“古画画意不画形”,忘形得意,重在神韵,这才是古意的审美精神。
工笔花鸟
王旗女士的工笔花鸟,深得古意的真谛。她淡去艳色,勾花点蕊,似在经意不经意之间。色淡若无,深得苏轼所说的“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的抒情意趣。王旗女士习艺勤奋,又当创作盛年,路子对了,前景可人。纵观画坛风云,画品与人品同位,祝王旗女士走万里路,写生蔬篁丛花;临万卷画,精研宋风元韵,努力攀登文化高峰,求艺事大进。“冰花个个团如玉,羌笛吹他不下来。”王冕不为富贵所动,以清贫自律,这是他画梅时的以画自许。是画品,也是人品,“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人格的榜样,这是画风的榜样。榜样在前,请君起步追随!
花开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