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娟在扬州有个画展,来电嘱我做作文,我欣然受命。回忆以前在学校学习的时光,总有她伏案的身影。我常常想,在这样浮躁的环境竟有这样用功的人。今日看到她一幅幅精美的画作,是她勤奋修学的成果,取得这样不俗的成绩我由衷高兴。
守娟绘画的面貌首先是传统的,她的作品笔墨松秀,出入黄王之间,墨气苍茫老辣,于髡残、石涛别有会心之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在急功近利、标新立异的当代画坛,尤为可贵。守娟作品里厚实的传统底蕴与功夫,都是日积月累探索的结果。
然而,她的作品又是创新的,在看似传统的格局里,守娟的作品却有着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宋人的丘壑、元人的笔法,明清绘画的情趣在她的画里,都幻身化影,似是而非,这些元素在盘叠曲折、蜿蜒繁复的画面结构中,被解构重组,执拗而又自然而然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富于张力的艺术风格。从这一角度来讲,其实守娟绘画是有所创造的。“绘画就是表现自己心底世界,不要鹦鹉学舌”这话平常且陈腐,但是实行起来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们在前人的艺术成就与传统中获得审美与滋养,这是我们的幸运之处,然而,面对历史与传统的巨大积累,引力、惯性等种种看似无法逾越的困难,甚至于逻辑上的悖论,个人之力其实十分渺小,这又是我们的不幸。对于中国画来说,我以为尤其如此。要想在重视道统,高度程式的传统绘画里,别开生面,自成一格,非有大智慧,大定力的人绝难成事,但这种可能性在守娟的作品中已初露端倪。
虽然,守娟的作品中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艺术风格上也尚显稚嫩。但纯正的学理、严谨的技法是其绘画品格的保证,而质朴勤奋则是画家的与生俱来的品性,我相信假以时日,其画必有大成。
赵文滨 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