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在共享中分享-颂诗+探诗+答诗
主持:阿西
嘉宾:吴震寰、莫子、孙磊
活动内容:诗人们齐聚宋庄蜜蜂书店,用诗人的情怀谈论我们的诗。让每个人的诗以最直接的方式,进入他人的耳朵里。
时间:12月26日(周六)14:30-17:00
主办:蜜蜂书店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小堡尚堡艺术区B-106(近环岛艺术区)
电话:010-60573326
阿西:
对于诗,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从集体趣味到个人偏倚,从语言的匠人到词的炼金术,从正义感到虚无情怀……不同的学诗背景,不同的写作阶段甚至不同的性别,都会对一首诗给出完全不同的判断。
可以说,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并不断在写作中去完成和深化这个“标准”。但这也几乎就是一个悖论——为写作设立标准,本身就是荒谬的,就背叛了诗。诗是自由的孩子,是光的孩子,哪来的什么标准呢?对于一首诗固然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能否准确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能否在他人那里引发共鸣,能否将人们的普遍经验形成诗的美学享受,这也是一个诗人基本修为的体现,具有同构性。
阿西
因此,写出诗,并让更多的人感受诗,是每个诗人写作的基本目的。正是基于这种看似不讲原则的原则,我们提出在共享中分享的理念,倡导诗人们把自己的写作置于他人的视野之内,哪怕这个视野本身并不宽泛,甚至非常有限。我们提出这样的理念,就是让一首诗获得它能够获得和应该获得的作用与价值。
所谓的共享,并不是要求他人认同与接受,甚至反对也无妨,重要的是诗人自己不再将诗看做是私有制下的箱底货,而是让阳光照射它,让它有更大的成长性。这个光就是共享的一种解释。至于分享,毫无疑问,是另一个人的事情,是一种秘密的行为,就看这首诗是否释放出必要的“化学元素”,释放出它独特的气味。在共享中分享,也能够减少各种江湖流弊,使自己更丰富更完整。
今天,我们并不需要确立彼此的最大公约数,而是要取一个最大的公倍数——让每个人的诗以最直接的方式,进入他人的耳朵里。你也不需在意回声,就像不需在意新年里的星空是否格外璀璨。
其实,无论我国的诗无达沽,还是西方的文本误读,都说明了一首诗的命运,有无数种不可知性。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说过,诗的命运是伟大的,这句话可以用作新年祝福。
阿西简介
上世纪60年代初生于黑龙江东部靠近苏联的村子,今年52岁。曾在学校、法院和报社等部门工作过,也曾在俄罗斯等地闯荡过,喜欢写诗。
吴震寰简介
1968年生于广东,历任湛江市青年美协主席、北京《当代主义》、《前哨艺术》、《盗画空间》杂志主编,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执行馆长,北京当代艺术馆执行馆长,宋庄书法院副院长,TREE国际当代艺术中心美术馆长等;
吴震寰
在大陆、台湾、美国、马来西亚、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内外报刊发表、被转载、连载文学作品近四百篇(首)。作品被翻译成德语、法语、英语。
作品被山东省美术馆,山东左右艺术馆,国家图书馆,北京当代艺术馆,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山西晋商书画院,北京宋庄美术馆,法国雷恩思艺术基金会,广东省雷州市画院,河南省郑州市博物馆,吴道子纪念馆,南海舰队,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孙磊简介:
男,生于1971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实验艺术系、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副教授。
70后代表诗人,艺术家。曾获第十届柔刚诗歌奖、2003年首届中国年度最佳诗人奖、乐趣网评1979——2005中国十大优秀诗人奖、“2011零点非凡文学人物?诗人”奖等奖项。作品被翻译成英文、西班牙文、德文等。多次参加“北大未名诗歌节”、“北欧艺术节”、“美国波士顿国际诗歌节”、“中华世纪坛国际诗歌节”“青海国际诗歌节”等重要活动。
出版《七人诗选》(合著)、《演奏——孙磊诗集》、《孙磊画集》、《独立与寂静的话语》、《中国当代新锐水墨经典——孙磊卷》、《去向——孙磊近期诗作》、《处境:孙磊诗歌》、《无生之力》、《孙磊诗文集》等。主编民刊《谁》。
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济南。
潘漠子简介:
安徽怀宁人。雕塑家,设计师。中国70后诗歌运动发起人和70后诗歌代表诗人之一。长诗作品见于《大家》、《花城》、《诗刊》、《江南》等各大刊物。作品入选《中国新诗年鉴》、《中国最佳诗歌》、《70后诗全编》、《现代诗经》等选本。著有《宋庄,宋庄》、《需要》、《诗人的深圳生活》、《汶川恋歌》、《人物志》等十数部长诗。现居宋庄。
潘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