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桓
1.王老师好,请介绍下您的作品风格。
王少桓:我参加本次展览的作品还是以传统为主,加入一些现代的一些用色感觉和气息在里面,这次参展的画还是以没骨画为主,这次工笔没带过来,因为这次是联展,展示空间有限,没办法全面的介绍一个人画风,这几张作品是我最近创作的没骨,我的作品也是从传统中来的,包括用色、构图都是传统的东西,加上我个人的想法,着重想表现的题材的。这次没骨画我尝试在生宣上画,在生宣上画出工笔的感觉,生宣表现出来的颜色和熟宣出来的颜色不太一样,颜色比较滋润一点,它不需要经过三矾九染那么麻烦,出来就是一气呵成的,它不像工笔画,工笔需要大量时间的制作,还需要前期的铺垫,没骨就是拿上来就直接画,在生宣上表现没骨,第一是能够酣畅淋漓,绘画的时候不会那么拘谨,第二是从色泽上和用笔上我觉得用生宣纸表现没骨画法更能表现出我想表现的东西的用意,用笔的力度颜色和色泽的感觉。
2.您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
王少桓:以后的还是想走传统路线,因为我专业就是花鸟的,工笔、没骨、写意,这是国画的细分,除了表现手法的不一样,它们三者还可以统一到花鸟里,我不会着重去发展哪一项,因为我觉得三者的表现手法和表现语言是互补的,它不是那么单一的、孤立的,能自己支撑一个画面,在我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我会着重去研究工笔,再有就是,在时间比较充裕的情况下,我会多练习没骨和写意,这两者对工笔起到一个互补的作用,工笔对写意和没骨起到一个基础的作用,工笔画让人感觉是绘画的基础,造型的基础,写意和没骨更多的是借助颜色,通过形体来表现的一种手法,所以这三者我觉得是互补、相互影响的。
3.您觉得地域性对画作有影响吗?
王少桓:每个地方确实有每个地方的民俗民风,像我从南方过来,我的画风可能偏细腻一点,来到北方,北方因为是中国一个文化比较浓厚、传统气息比较浓厚的地方,来到天津美院,他是一个以传统为基础的一个教学过程,我在这边,我很高兴就是能够接受最传统的,最本真的表现手法,通过在美院传统的系统的学习,对我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作品是对人的性格和心灵的再现,因为心灵所想,所以在画面上体现出来,如果一个人比较郁闷和抑郁,画面上就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如果一个人心里坦荡,心胸比较豁达,你看到的画面,你会被他心灵所感动,他的思想会在画面上体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