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丝竹于耳;
雅溪围屋,细腻柔软;
一席擂茶,一村风情。
路过全南,走进雅溪,在匆匆太匆匆的节奏中,貌似读懂了雅溪的心事。
雅溪,村以溪命名,大自然的笔尖就这么蘸着溪水划拉出了一个诗意盎然的名字,跃然于天地之间。
土围,石围,是雅溪古村的两幢比较有故事的围屋,其结构紧凑,却又讲究空间布局,堪称围屋中的“小家碧玉”。
称“土围”,因为建筑外墙是土石夯制的,基部厚达一米多。“土围”名为福星围,围门由青砖砌就,土夯的高墙上嵌着两排小小的木窗户。土围建于清咸丰年间,是陈姓家族为避险居住而建。考虑到安全,围屋的出入口和通风口皆不大。
雅凤围为“石围”,建于清光绪年间,天井里有一口麻石围砌的古井,井水清澈,曾是客家非遗酿豆腐的专用水。客家人素慎终追远、敬祖睦宗的传统美德,“根”一直系在他们的心上。如今的福星围,已经布置成“二十四节气”展示馆。从中我们更能体会到客家文化中所蕴含的中原文化情结,意韵无限。
雅溪擂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作为客家人从中原向南方迁徙中留下的宝贵财富,擂茶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之一”。擂茶起源于中原,由汉魏的粥茶和唐宋的点茶衍变而成,是客家先民在迁徙、生产、生活积累形成的一种创新饮食习惯。用料极其丰富,鲜茶叶、糯米、芝麻、黄豆、花生、盐,再加上各类青草药,置于擂钵,以擂杵捣烂,再一遍遍地研磨,最后冲上开水,加入山茶油,方可服用。
擂茶端上,盛上一碗,清风打着旋儿解开了绿罗裙……像是在梦里置下了相思情。
这些年一直喜欢茶,叶虽涩润,有药气,但俨然清物,甚能回味。意犹未尽,多喝了几碗,味道更加醇厚浓郁。突然明白,我们一直都在用平凡的烟火,去煨一场久违的安暖。
安,暖,是雅溪的情韵。若问雅溪是什么颜色,回,烟波绿……
待凉,许一小愿。嗯不说,说了就不灵了。(文/聂丽图/高均海周天杰莱莉)
暂无相关评论!